Some lazy diff shows Android 2.3 vs. 4.0 CTS, just for memo. People interested in CTS 4.0 r1 could:
1. download AOSP for ICS 4.0
2. make SDK
3. Check out/host/linux-x86/cts for CTS and CtsVerifier binary
git diff
git log
android.tests.sigtest 1
android.apidemos.cts 1
android.acceleration 6
android.accessibilityservice 19
android.accounts 28
android.admin 13
android.app 298
android.bluetooth 9
android.content 575
android.database 243
android.dpi 9
android.dpi2 0
android.drm 11
android.example 2
android.gesture 29
android.graphics 874
android.hardware 37
android.jni 61
android.location 86
android.media 252
android.ndef 1
android.net 97
android.os 302
android.permission2 10
android.permission 127
android.preference 4
android.provider 135
android.renderscript 154
android.sax 4
android.security 11
android.speech 9
android.telephony 52
android.text 600
android.theme 0
android.util 82
android.view 610
android.webkit 167
android.widget 986
android.core.tests.libcore.package.com 5
android.core.tests.libcore.package.dalvik 50
android.core.tests.libcore.package.libcore 3468
android.core.tests.libcore.package.org 1907
android.core.tests.libcore.package.sun 0 2
android.core.tests.libcore.package.tests 2643
android.core.vm-tests 3100
android.tests.appsecurity 6
2011/11/16
2011/11/14
2011/10/16
Siri is HAL?
不管 Apple 公司產品發表策略是什麼, iphone 4s 唯一的亮點大概就是 Siri. 這兩天在思考 Siri 到底跟以前的語音輸入有什麼不同時, 發覺我應該從客觀環境來看 Siri 出現在手機上代表著什麼.
* 手機有足夠的運算能力, 可以分析收到的資料
* 有眼睛 (Camera)
* 有耳朵 (Mic)
* 有嘴巴 (Speaker/Receiver)
* 知道自己在哪 (GPS/AGPS)
* 使用者已經習慣 always online 連線方式 (3G or 4G)
* 使用者開始習慣用手機上網取得一些服務
就功能上看 Siri 是可以有機會變成下一個世代的搜尋引擎, 或是真的當成所謂 "雲端' 服務的窗口, 就跟前一陣子的 "老闆不是人 (Horrible Bosses)" 電影一樣, 車上的服務系統隨時有個印度人 online 的感覺 ;) .
G 公司的搜尋你還可以選擇下一個連結, "感覺" 上比較可以控制 (其實也只是感覺而已, 因為下一個 click 經常也是被決定的 :P) 只是大家比較注意第一個 click 或 link 的 rank)
語音的特性是無法列表的, 所以 Siri 應該直接跟你講答案, 但是能做到多個人呢? 我的期望是 (純屬模擬):
Me: 今天幫我訂吃牛排的位置
Siri: 是常去那間嗎
Me: Yes
Siri: Ok (然後把剩下的搞定, 訂位, 發 mail, 同步行事曆到 iCloud 跟我所有的 i device)
如果訂不到:
Siri ring...: 餐廳沒位置, 要選其他的嗎
Me: 有什麼建議嗎
Siri: 根據你的收入, 月底了, 還是路邊攤吃吃就好...
Me: 果然 hold 的住
Siri: 我比 hold 住姊強多了, 謝謝
如果只能告訴我附近有哪些餐廳就有一點遜. 如果跟電話答錄機一樣跟你說一堆 options, 那應該這個助理很快就被開除了. 但是如果他是 HAL 呢?
Siri, Siri give me your answer do.
I'm half crazy all for the love of you...
不過我覺得這個功能 G 公司先推出才對.
我想歐洲應該會說, 這麼了解自己的 Siri 侵犯到隱私權吧...付錢請一個老大哥 (Big Brother) 待在身邊好像不是很 make sense.
update 10/25
Surprising news, Siri 的 co founder Dag Kittlaus just left Apple
* 手機有足夠的運算能力, 可以分析收到的資料
* 有眼睛 (Camera)
* 有耳朵 (Mic)
* 有嘴巴 (Speaker/Receiver)
* 知道自己在哪 (GPS/AGPS)
* 使用者已經習慣 always online 連線方式 (3G or 4G)
* 使用者開始習慣用手機上網取得一些服務
就功能上看 Siri 是可以有機會變成下一個世代的搜尋引擎, 或是真的當成所謂 "雲端' 服務的窗口, 就跟前一陣子的 "老闆不是人 (Horrible Bosses)" 電影一樣, 車上的服務系統隨時有個印度人 online 的感覺 ;) .
G 公司的搜尋你還可以選擇下一個連結, "感覺" 上比較可以控制 (其實也只是感覺而已, 因為下一個 click 經常也是被決定的 :P) 只是大家比較注意第一個 click 或 link 的 rank)
語音的特性是無法列表的, 所以 Siri 應該直接跟你講答案, 但是能做到多個人呢? 我的期望是 (純屬模擬):
Me: 今天幫我訂吃牛排的位置
Siri: 是常去那間嗎
Me: Yes
Siri: Ok (然後把剩下的搞定, 訂位, 發 mail, 同步行事曆到 iCloud 跟我所有的 i device)
如果訂不到:
Siri ring...: 餐廳沒位置, 要選其他的嗎
Me: 有什麼建議嗎
Siri: 根據你的收入, 月底了, 還是路邊攤吃吃就好...
Me: 果然 hold 的住
Siri: 我比 hold 住姊強多了, 謝謝
如果只能告訴我附近有哪些餐廳就有一點遜. 如果跟電話答錄機一樣跟你說一堆 options, 那應該這個助理很快就被開除了. 但是如果他是 HAL 呢?
Siri, Siri give me your answer do.
I'm half crazy all for the love of you...
不過我覺得這個功能 G 公司先推出才對.
我想歐洲應該會說, 這麼了解自己的 Siri 侵犯到隱私權吧...付錢請一個老大哥 (Big Brother) 待在身邊好像不是很 make sense.
update 10/25
Surprising news, Siri 的 co founder Dag Kittlaus just left Apple
2011/10/6
2011/10/4
穿著 Prada 的惡魔啟示錄 - 沒有甚麼是理所當然的
這幾天放了個意料之外的 10/1 長假, 看到衛星電視的非x新聞又在大談 Windows 8, 雲端, ultrabook, Android....blah blah blah
突然覺得把那個皮帶選擇跟毛衣 (sweater) 故事換成 OS/雲端/open source/Android/tablet/app store/etc... 對台灣 OEM/ODM 產業/股民也是很殘忍的存在.
Android 跟 Windows 沒差別, Intel 跟 ARM 沒差別, Android Market 跟 APP store 沒差別, G 公司跟 M 公司沒差別...
穿著 Prada 的惡魔 script excerpt.
===================================
No. No, no. Nothing's…
You know, it's just that both those belts look exactly the same to me.
You know, I'm still learning about this stuff and, uh…
"This… stuff"?
Oh. Okay. I see.
You think thi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you.
You go to your closet…
and you select… I don't know… that lumpy blue sweater, for instance…
because you're trying to tell the world that you take yourself too seriously…
to care about what you put on your back.
But what you don't know is that that sweater is not just blue.
It's not turquoise. It's not lapis.
It's actually cerulean.
And you're also blithely unaware of the fact…
突然覺得把那個皮帶選擇跟毛衣 (sweater) 故事換成 OS/雲端/open source/Android/tablet/app store/etc... 對台灣 OEM/ODM 產業/股民也是很殘忍的存在.
Android 跟 Windows 沒差別, Intel 跟 ARM 沒差別, Android Market 跟 APP store 沒差別, G 公司跟 M 公司沒差別...
穿著 Prada 的惡魔 script excerpt.
===================================
No. No, no. Nothing's…
You know, it's just that both those belts look exactly the same to me.
You know, I'm still learning about this stuff and, uh…
"This… stuff"?
Oh. Okay. I see.
You think thi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you.
You go to your closet…
and you select… I don't know… that lumpy blue sweater, for instance…
because you're trying to tell the world that you take yourself too seriously…
to care about what you put on your back.
But what you don't know is that that sweater is not just blue.
It's not turquoise. It's not lapis.
It's actually cerulean.
And you're also blithely unaware of the fact…
2011/10/2
Android CTS - painful with RTSP
這幾個月經常被 Android CTS 的網路測試弄得火冒三丈. 尤其現在大部份時間在大陸, 要得到一個乾淨的網路 (不經過 great firewall, no tunneling, no VPN) 的環境實在太難了. 但是 CTS 本身基本是為了 Android API 相容性, 跟 Google 服務 package (GMS) 做測試的, 所以網路的設定基本上是建立在:
1. 可以使用 Google 服務的網路上
2. Device 從 DHCP 取得的網路設定是值得相信的
但是 1 跟 2 其實在大陸都很難達到. 對網路長城有一點研究就知道, 其實長城並不是靠 blocking IP 那種暴力的方式來擋住所有 connection, 而是包含 DNS redirect, URL filitering...etc 來達到 blocking 的方式. 所以 CTS 測項中跟網路有關最多的 DNS 連結跟查詢工作, 就會失敗. 不過拜both side 氣氛和緩之賜, 還是可以用 hinet 的 DNS resolve 正確的 IP, 連結到那些無害的測試網站 (like php.net/others)
原先 CTS 2.3 r5 之前, AP 的 DHCP 改個 default DNS 就可以過了, 但是從 CTS R7(錯誤的 release), R8, R9 之後, 加了該死的 RTSP/HTTP streaming test, 內容更是從該死的 youtube 下載. HTTP 還好, 先天就有可 tunneling 的優勢...但是 RTSP 真的是被弄到了.....f 理論上用 VPN 應該可以避開, 但實際結果是 Android 至少在 2.3 base, RTSP 即使 protocol ok, streaming 不見得 VPN 內可以建得起來 stream, 因為你不會知道是 VPN 的出口不能建 port 554 connection, 還是 youtube 有設 routing rule, filter 掉某些 routing. 但是結果不是被 firewall 擋就是被 youtube filter...@)@*@*#!
雖然最後靠台北同事幫忙測試 ok, 但是過程實在太怒了....
Anyway, 最後還是找一個技術上正確的 VPN 來解決這種無聊的測試環境假想設定.
Appendix: Great Firewall of China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eat_Firewall_of_China
1. 可以使用 Google 服務的網路上
2. Device 從 DHCP 取得的網路設定是值得相信的
但是 1 跟 2 其實在大陸都很難達到. 對網路長城有一點研究就知道, 其實長城並不是靠 blocking IP 那種暴力的方式來擋住所有 connection, 而是包含 DNS redirect, URL filitering...etc 來達到 blocking 的方式. 所以 CTS 測項中跟網路有關最多的 DNS 連結跟查詢工作, 就會失敗. 不過拜both side 氣氛和緩之賜, 還是可以用 hinet 的 DNS resolve 正確的 IP, 連結到那些無害的測試網站 (like php.net/others)
原先 CTS 2.3 r5 之前, AP 的 DHCP 改個 default DNS 就可以過了, 但是從 CTS R7(錯誤的 release), R8, R9 之後, 加了該死的 RTSP/HTTP streaming test, 內容更是從該死的 youtube 下載. HTTP 還好, 先天就有可 tunneling 的優勢...但是 RTSP 真的是被弄到了.....f 理論上用 VPN 應該可以避開, 但實際結果是 Android 至少在 2.3 base, RTSP 即使 protocol ok, streaming 不見得 VPN 內可以建得起來 stream, 因為你不會知道是 VPN 的出口不能建 port 554 connection, 還是 youtube 有設 routing rule, filter 掉某些 routing. 但是結果不是被 firewall 擋就是被 youtube filter...@)@*@*#!
雖然最後靠台北同事幫忙測試 ok, 但是過程實在太怒了....
Anyway, 最後還是找一個技術上正確的 VPN 來解決這種無聊的測試環境假想設定.
Appendix: Great Firewall of China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eat_Firewall_of_China
2011/2/27
Android 3.0 模擬器太慢 - 還是老方法, 加 RAM helps, but not much
這幾天在看 Android 3.0 SDK 正式版的動畫 (http://android-developers.blogspot.com/2011/02/animation-in-honeycomb.html) 跟 renderscript (http://android-developers.blogspot.com/2011/02/introducing-renderscript.html), 發現模擬器還是跟測試版一樣慢到不行. 我想這麼重大的開發效率問題, 應該要早一點解決吧. 目前看到設定模擬器時, 將原先的 Device ram size 256 (MB) 改大到 1024 (MB), 發現動作有快一點, 開機還是一樣慢到一個程度, 這樣是不是大家都要去買一個 XOOM 啊....
2011/2/14
輪迴的遊戲 - Nokia + Microsoft...SO?
剛開始聽到 burning platform 加上跳北海的這個形容的時候, 只想到這個形容真好, 芬蘭人一定了解 sauna 的感覺, 這個例子 N 公司員工一定是感同身受啊. 沒想到接著就聽到 Nokia 棄守 symbian 跟 Meego, 投向 Windows phone 陣營起來. 連 Intel 都一副被拋棄的樣子, 更不要說 Nokia 剛領養的 QT 只能安靜的在旁邊嘆息了, 應該大家都傻眼吧. 我看 Nokia 跟 Symbian 的 twit 上, 一片罵聲連連, 員工示威. 看到 CEO stephen 還自己跳出來回 twit 說不是 M 的 trojan horse, 差點噗滋一聲笑出來. 我可以充分了解這個心情...BUT, 因為從小看過太多這類灑狗血賺人熱淚 (N 為何要棄我們而去找 M 啊...淚...)的合作案, 長大比較能冷眼旁觀 :P 不過, 還是蠻有感觸的, 所以趕快 blog 一下.
現實層面來看, Nokia 雖然在被 Android + iphone + 山寨的夾擊下, 2010 還是能保有 28% 市佔率, 其實怎麼樣看都不算弱者. M 公司雖然智慧手機被殺到只剩個位數零頭 (因為只有所謂智慧型....), 但是 Windows phone 7 的確跟 Windows mobile 6.x 完全不同. 網路上一堆把這兩間公司標成 Loser +Loser, 但是明明兩間某方面都有 dominate 市場的能力, 所以裝什麼弱啊!!! 應該反托拉斯先要準備調查一下吧! 我個人覺得Windows phone 7 跟 Zune 比較像, 很簡潔. 這年頭大家都在瘋 apple, 其實 M 的 Zune type UI 就跟 xbox 一樣, 真的用過其實會覺得還不錯 (well, 除了 my xbox 出現過多次三紅, 跟 kinect 需要大客廳外). 我個人還蠻期待 M 跟 N 做出 impress 的東西. 以及這個 marriage (營運 cost down vs. 重拾 MS platform 信心) 可以撐多久 :P
Nokia 當初跟 Intel 合作 Meego 也是蠻奇怪的事, 因為 Maemo/symbian/QT 跟 moblin 當初每個 target 不太一樣. 不過 Intel (butnot only Intel)也一直打著 x86 based mobile device 的主意,想想看, 所有的 x86 wintel 的 app 都不用 cross compile 啊, 多麼美好的世界! N 應該也寄望彌補 mobile device 上 roadmap 的空缺. x86 當然不單指小筆電的 atom, 還包括真正的 mobile device = PHONE 在內, 不過 x86 的 embedded mobile CPU solution 一直難產, 眼看 2011 年中一堆的 ARM cortex A9 dual core tablet 量產, 年底 PSP 2 的 quad-core cortex A9 量產, intel 應該不會讓 mobile computing 的餅全部被 ARMs 聯軍 吃掉吧 ;)
現代三國 (Android/iOS/Windows) 還真是值得期待. 不過 x86 跟 ARM 的雲端對決應該也是觀戰重點.......低頭做筆記.
一個情人節的無聊 nerd blog...haha
現實層面來看, Nokia 雖然在被 Android + iphone + 山寨的夾擊下, 2010 還是能保有 28% 市佔率, 其實怎麼樣看都不算弱者. M 公司雖然智慧手機被殺到只剩個位數零頭 (因為只有所謂智慧型....), 但是 Windows phone 7 的確跟 Windows mobile 6.x 完全不同. 網路上一堆把這兩間公司標成 Loser +Loser, 但是明明兩間某方面都有 dominate 市場的能力, 所以裝什麼弱啊!!! 應該反托拉斯先要準備調查一下吧! 我個人覺得Windows phone 7 跟 Zune 比較像, 很簡潔. 這年頭大家都在瘋 apple, 其實 M 的 Zune type UI 就跟 xbox 一樣, 真的用過其實會覺得還不錯 (well, 除了 my xbox 出現過多次三紅, 跟 kinect 需要大客廳外). 我個人還蠻期待 M 跟 N 做出 impress 的東西. 以及這個 marriage (營運 cost down vs. 重拾 MS platform 信心) 可以撐多久 :P
Nokia 當初跟 Intel 合作 Meego 也是蠻奇怪的事, 因為 Maemo/symbian/QT 跟 moblin 當初每個 target 不太一樣. 不過 Intel (butnot only Intel)也一直打著 x86 based mobile device 的主意,想想看, 所有的 x86 wintel 的 app 都不用 cross compile 啊, 多麼美好的世界! N 應該也寄望彌補 mobile device 上 roadmap 的空缺. x86 當然不單指小筆電的 atom, 還包括真正的 mobile device = PHONE 在內, 不過 x86 的 embedded mobile CPU solution 一直難產, 眼看 2011 年中一堆的 ARM cortex A9 dual core tablet 量產, 年底 PSP 2 的 quad-core cortex A9 量產, intel 應該不會讓 mobile computing 的餅全部被 ARMs 聯軍 吃掉吧 ;)
現代三國 (Android/iOS/Windows) 還真是值得期待. 不過 x86 跟 ARM 的雲端對決應該也是觀戰重點.......低頭做筆記.
一個情人節的無聊 nerd blog...haha
2011/1/2
Android 基本產品化的常見問題 (Framework and APP) - Part 1
剛進入 2011 民國 100 年, 就聽到水果機的鬧鐘不響, 跟 Android 簡訊有機會會亂發的 bug 在 google code 的 issue list 被 complain 到洗版. 從第一次聽到 google 要推出自己的 app framework 到現在已經 3 年多了. 想當年, 從一開始有這個消息, 就一直不斷有人問那 Openmoko 怎麼辦? 不過當初我覺得這個問題, 應該留給時間來決定, 因為我們是沒辦法管到這麼多的, 一個想要 change the world 的專案, software framework 或 business model 並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 同時, 要 maintain 一個 open source 的 software framework 跟搭配 FOSS community 的發展, 也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當年 (2006) FOSS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並沒有像現在那麼多人認識 (多少是相對於當時, 現在並不見得真的多很多, 但是關心 Linux (驅動) 的人肯定多了不少 :P ). 由於這個專案剛開始只是內部的一個特別專案, 所以不管內外, 當年在台灣經常被問到幾個問題, 每次都跟 sean 在內部解釋半天, 可是當年解釋應該很多人聽不懂吧 :) 現在 Android model 算是比較 stable 的 model 了, 可以拿來借答一下.
* 你們開放 source 之後, 人家拿你們 source code 不是就可以做一樣的產品了嗎?
Open source 改版的 cycle 跟傳統 MS 3-5 年的 cycle 是不一樣的, 大概是 3-4 個月一個 cycle. Release source 是在產品交到市場後 "才" 需要 release source code (不過這一點是違反 real FOSS 的 release early/often 原則). 以 Android 的複雜度對一般的 RD 來說, 即使能力還不錯, 拿到 Android 最新的 source 到能夠 tune 完變成稍微 ok 產品, 最少也需要 2-3 個月或更長. 何況大部分廠商都極端依賴所謂 chip 原廠的 BSP (Windows or Android), 等到原廠 BSP 出來, 其實 Android 差不多都發新的版本了. 然後因為大部分 RD 其實都不會 (可能公司網路也不行) 加入 community development, 所以 code 就不斷的被 fork 出來, 改完一版基本上最多利用個半年, 然後重來一次. 大部分的狀況, 一堆 dirty hack 其實也只能讓產品剛剛好跑的動, 但是想要跟 S 公司的 tab 或是 H 公司手機比品質其實是很困難的. Google 可以控制 release schedule/發展方向, 即使你拿到 source, so what? 你還是痴痴的等 Android 下一版是 2.4 還是 3.0, 每天都還是不停的 google 是 4 月還是 5 月出下一版. 只要你 follow 遊戲規則, 你不知道定規則的人何時放棄跟 linux kernel upstream merge 的 policy, 或何時 freeze source code release.
Open source 很大的一部分在於分享的精神 (當然 RSM 還有對 "知道" source 在幹嘛的需求), 這一部分是東方文化背景比較難了解的. 西方相對來說對於取用別人 donate code, 再把 code donate 回去的習慣是很自然的 (可能是宗教或教育的關係). 東方相對來說, 很容易陷入藏東藏西的循環裡.
* 免費的 open source code or Linux 能用嗎(functional)?
很久很久以前 :P 是一堆人 "覺得" 或振振有詞的說 Linux 不能用 (or 不好用) 在消費性電子產品, 或是適合沒有 UI 的產品上 (先不管 QT :) ). Linux kernel (with android patch) + Android framework 現在好像這類問題什麼都沒有了. 反而是大家直接拿來 tune 一 tune 就滿坑滿谷的 Android 產品, 覺得免費真好, 用的超高興.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 AOSP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的 code, 並不是為了每一家的產品量身訂做或是 debug. 在 Nexus S/Milestone 沒問題不代表在其他 ok.
所以現在又有一個奇怪的觀念, 就是 Android 東西放上去會動不是就 ok 了嗎?
我不確定這系列能寫或該寫多深, 可能也要分個幾次寫或是修修改改補充完, 工程就是這樣, 基本 porting 跟產品化的問題並不會隨時間改變. Android 產品還是幾個部分:
* Driver
* Power management
* Media service
* USB
* Display and UI framework
* Upgrade policy/flow
* Service and Intent settings
* Prepare for next release
* Code Open = IPR Free?
寫下來自己當備忘吧...
當年 (2006) FOSS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並沒有像現在那麼多人認識 (多少是相對於當時, 現在並不見得真的多很多, 但是關心 Linux (驅動) 的人肯定多了不少 :P ). 由於這個專案剛開始只是內部的一個特別專案, 所以不管內外, 當年在台灣經常被問到幾個問題, 每次都跟 sean 在內部解釋半天, 可是當年解釋應該很多人聽不懂吧 :) 現在 Android model 算是比較 stable 的 model 了, 可以拿來借答一下.
* 你們開放 source 之後, 人家拿你們 source code 不是就可以做一樣的產品了嗎?
Open source 改版的 cycle 跟傳統 MS 3-5 年的 cycle 是不一樣的, 大概是 3-4 個月一個 cycle. Release source 是在產品交到市場後 "才" 需要 release source code (不過這一點是違反 real FOSS 的 release early/often 原則). 以 Android 的複雜度對一般的 RD 來說, 即使能力還不錯, 拿到 Android 最新的 source 到能夠 tune 完變成稍微 ok 產品, 最少也需要 2-3 個月或更長. 何況大部分廠商都極端依賴所謂 chip 原廠的 BSP (Windows or Android), 等到原廠 BSP 出來, 其實 Android 差不多都發新的版本了. 然後因為大部分 RD 其實都不會 (可能公司網路也不行) 加入 community development, 所以 code 就不斷的被 fork 出來, 改完一版基本上最多利用個半年, 然後重來一次. 大部分的狀況, 一堆 dirty hack 其實也只能讓產品剛剛好跑的動, 但是想要跟 S 公司的 tab 或是 H 公司手機比品質其實是很困難的. Google 可以控制 release schedule/發展方向, 即使你拿到 source, so what? 你還是痴痴的等 Android 下一版是 2.4 還是 3.0, 每天都還是不停的 google 是 4 月還是 5 月出下一版. 只要你 follow 遊戲規則, 你不知道定規則的人何時放棄跟 linux kernel upstream merge 的 policy, 或何時 freeze source code release.
Open source 很大的一部分在於分享的精神 (當然 RSM 還有對 "知道" source 在幹嘛的需求), 這一部分是東方文化背景比較難了解的. 西方相對來說對於取用別人 donate code, 再把 code donate 回去的習慣是很自然的 (可能是宗教或教育的關係). 東方相對來說, 很容易陷入藏東藏西的循環裡.
* 免費的 open source code or Linux 能用嗎(functional)?
很久很久以前 :P 是一堆人 "覺得" 或振振有詞的說 Linux 不能用 (or 不好用) 在消費性電子產品, 或是適合沒有 UI 的產品上 (先不管 QT :) ). Linux kernel (with android patch) + Android framework 現在好像這類問題什麼都沒有了. 反而是大家直接拿來 tune 一 tune 就滿坑滿谷的 Android 產品, 覺得免費真好, 用的超高興.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 AOSP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的 code, 並不是為了每一家的產品量身訂做或是 debug. 在 Nexus S/Milestone 沒問題不代表在其他 ok.
所以現在又有一個奇怪的觀念, 就是 Android 東西放上去會動不是就 ok 了嗎?
我不確定這系列能寫或該寫多深, 可能也要分個幾次寫或是修修改改補充完, 工程就是這樣, 基本 porting 跟產品化的問題並不會隨時間改變. Android 產品還是幾個部分:
* Driver
* Power management
* Media service
* USB
* Display and UI framework
* Upgrade policy/flow
* Service and Intent settings
* Prepare for next release
* Code Open = IPR Free?
寫下來自己當備忘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