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9/2

硬體產品專案管理經驗分享 - 專利 (IPR)




記得很久以前, 小時候看天下雜誌還是商業週刊, 提到企業的資訊蒐集及 data mining 能力很重要. 那時只是很抽象的知道這件事很重要, 但是並沒有意識到到底有多重要 (or 多可怕). 工作一段時間之後, 透過許多不同的方式, 看到各家的產業報告, VC (venture capital) 的投資分析, 以及 real world 的專利分析報告. 才驚覺自己所學在整個產業中的渺小.

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PR) 的觀念, 跟所造成的壟斷跟限制, 但是現在除非是都是以專案 (非歐美地區) 或是封閉性小眾客戶為主, 我個人認為, 做產品很難不遇到 IPR 問題. 所以做某個跟 $$ 相關的決定, 要能先意識到 IPR 問題是很重要的, 因為這代表著隱藏的時間, 成本, 跟風險. 這類跟 IPR 相關的產品管理不是只出現在電子 or 製造業. 其它例如藥品業, 也是產品開發時就已經結合 IPR 跟生命週期管理. 透過有組織的分析各種公開資訊 (專利/法律/財報), 可以看見很多公司內部的訊息, 常見的包含:

* 公司未來可能產品方向跟佈局
* 公司有哪些專利訴訟正在進行 <- 有哪些 IPR 是經的起考驗, 或真的有 value 可以跟人家 trade
* 專利申請人有哪些 <- 通常是有 know-how 的 key man
* 用 IPR 被引用的次數, 做公司實際 value 的評估

另外, 很多人把 IPR 管理/分析, 跟商標/專利申請混為一談. 也很常常見到低品質, 或是其實無任何保護或攻擊效力的專利申請, 當成是 IPR 應用的全部. IPR 這個領域也已經有百多年歷史了, 其實有分工非常細的生態, 不是簡單可以說完的. 我個人是覺得科技業的企業整體戰力, 跟 IPR 法務戰力基本上是成正比的. 產品遇到的 IPR 問題, 也通常跟產品的熱門程度成正比 :)

很多人對 IPR 有很多迷思, 典型的例如: 這個產品是我們自己設計的, 沒有參考別人, 就沒有 IPR 問題. Or 我的 reference design 來自某某知名公司, 不會有相關 IPR 授權金問題. Or 用 Open source 沒有權利金的問題... 很多啦, 這幾個敘述都該打 X, 因為都是錯的 :) . 這邊有幾點常見注意的問題.

* 產品有哪些關鍵零組件 (key components), 這些關鍵零組件本身是否已經 cover 了 IPR (尤其是需要 essential IPR (基礎專利, 簡單來說就是你不可能做出功能一樣, 但是不侵犯專利的產品) 的元件, 如 GSM/3G/etc...)的費用? 一般來說, chipset solution 不 cover 終端產品的 IPR, 而 module solution 有些會, 有些不會. 在選料時要先確認.

* 很多專利 alliance/pool, 是找 manufacturer 簽約付授權金, 而不是根據 design house 或是 branding company 的實際生產/出貨數量. 這會造成 manufacturer 不見得願意付, 或是跟你一起跟 alliance/pool 談.

* 若使用的硬體 chipset 有內建 codec (MEPG2/MPEG3/others), 或 firmware (software) 包含 codec, 就有可能需要付授權費. 簡單的使用者 2 次加工 (例如: 出貨時功能不全, 但使用者把某一個東西放進 device, 或是按下某個鍵, 就可以讓 device 功能完整), 不見得能規避 IPR 的問題.

* (歐洲) 某些國家海關 (如: 德國), 海關可以直接扣押主觀認為有侵權疑慮的產品, 所以可能在沒收到任何 IP holder 的 letter 下, 毫無預警被扣押.

*產品交貨是 FOB, DDU 或是 DDP, IPR 授權金基本上跟出貨地點有間接關係 (who will pay), 在考慮整體 cost 跟 BOM 時, PM 應該把這一部份成本跟 schedule 考慮進去.

* 因為通常一個產品裡面會有多個 function block, 每個 function 都有可能有 patent 的問題. 所以被人發 letter claim IPR fee 時, 先確認人家 claim 什麼? 很多公司都是發警告信, 但是不會在第一時間跟你說要 claim 什麼. 此時不要 panic, 請先回信確認他代表哪些 IPR pool, 他要 claim 什麼?

* 如果產品中有包含 Open Source (GPL) 軟體/tools (如 busybox), 產品相關的 source code 也需要公佈, for example: http://thinkingopen.wordpress.com/2008/06/10/busybox-is-back-back-again/ 如果用到 codec, 還是要付 codec alliance 的 IPR.

當初 google android 不直接使用 Java ME VM 在產品中, 而自己重做 Dalvik VM, 其實也是有 patent 跟策略考慮在裡面, 因為能 open source code 跟能將 code 以硬體產品方式散佈是不同的授權 (不知道有沒有人冒冷汗 ^^!). 其中還點到 MS 跟 Sun 當初對 JVM 交換授權的問題. 有興趣可以搜尋一下 dalvik vm 相關的文章. 例如這一篇: http://www.betaversion.org/~stefano/linotype/news/110/ 裏面把 google 不使用 sun 的技術的原因, 從策略角度上做了不錯的說明. 除了規避之外, Microsoft 買了 Andy Rubin (Android leader) 的前一個 fund 的公司 Danger (同樣 base on JVM), 很多分析家都在看 Microsoft 何時會拿出這張牌.

即使是單純接收資料的 GPS, 可能在不同地區也會被 claim IPR (會發生很奇怪的現象, 收美國軍方衛星資料, 但要付歐洲公司錢??) 所以沒有什麼不會被 claim 的.

相關 IPR 的資訊現在開始越來越多, 下面幾個網站我覺得還蠻值得入門參考的:

*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http://cdnet.stpi.org.tw/intro.htm
* 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 http://stlc.iii.org.tw/

參考書籍的話, 周延鵬 (周律師) 的書不錯, 很多 Business 上的細節都有點到, 很值得參考, 推一下 :)

沒有留言: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